7月28日下午,埇橋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召開第九場新聞發布會,通報埇橋區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和“安康碼”黃碼賦碼管理情況。
7月27日,埇橋區在集中隔離管控人員核酸檢測中發現2例初篩陽性,經專家判定均為無癥狀感染者。
對于市民關心的“安康碼”黃碼賦碼管理情況,發布會介紹,黃碼賦碼人員分為以下幾類:一是密切接觸者,密切接觸者在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后3天期間賦黃碼。二是境外來宿人員,入境人員實施“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+3天居家健康監測”,境外來宿人員在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后轉為3天居家健康監測,期間賦黃碼。三是時空伴隨人員。與確診病例、無癥狀感染者或疑似病例共同暴露于人員密集和密閉場所,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、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則的涉疫場所暴露人員,經風險評估后賦黃碼,在判定后的第1、第3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;對經評估判定為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員落實五天五次核酸檢測 (每天一次)。四是疑似癥狀人員。有發熱、干咳、咽痛、鼻塞、流鼻涕、眼部結膜炎、肌肉酸痛、味覺改變、嗅覺改變、腹瀉等新冠肺炎“十大癥狀”且未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人員賦黃碼,需進一步至發熱門診就診。五是中高風險區范圍內的駐留人員。中高風險區范圍內的駐留人員按規定賦黃碼,落實中高風險區的管控要求。
其他存在風險的情形,由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疫情監測組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判結果,參照上述規則進行賦黃碼、轉綠碼。
在居家健康監測期間的黃碼人員,非必要不外出,如需外出,應向社區報備外出時間、地點、路線、自備交通工具和辦理事項等,同意后方可外出。外出時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,全程佩戴沒有呼吸閥的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。
黃碼人員外出期間嚴格執行“五不”原則:不得組織或參加線下會議;不得從事線下教學授課或其他集體活動;不得進入歌舞廳、浴室、電影院、網吧、酒吧等密閉場所;不得參加聚餐、婚禮等聚集性活動;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與他人保持2米安全距離。
各類公共場所小區、農貿(集貿)市場、餐飲、藥店、批發市場、商場超市、健身房、酒店(賓館)、電影院等在進行“場所碼”掃碼過程中如發現黃碼的,禁止其入內(本人居住的小區除外),并引導其向居住地所在村(社區)報告。
公共交通工具(公交、長途大巴、出租車、網約車等)司機或檢查人員發現乘客為黃碼人員的,禁止其乘坐并引導其向居住地所在村(社區)報告。
密切接觸者、境外來宿人員、時空伴隨人員按要求上傳3天內2次(間隔24小時)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后轉綠碼;疑似癥狀人員上傳門診病歷和就診當日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后轉綠碼。